精神健康是全球關注的議題。我於香港長大,及後到澳洲升讀大學。當中我有幸體會到兩地在處理精神健康問題和社會文化方面的差異。在香港,當我的朋友感到不愉快時,他們不敢讓其好友及家人知曉。他們會試圖隱藏感受,或拒絕接受幫助。即使他們勇於告訴別人,但礙於大眾對精神健康問題缺乏了解,他們往往無法得到有力協助。相比之下,我在澳洲認識的朋友和同學,大多敢於承認自己面對負面情緒。此因我們在澳洲談及抑鬱或壓力時,普遍不會受到刻板觀念局限;更重要的是,社會願意適時提供援助。
在澳洲,政府和我的大學一直致力宣傳可用的援助服務,如24/7輔導熱線。可是,香港並不致力推廣精神健康服務,令大眾難以得到相應協助。我就讀中學時,不少同學也不曉得校內設有專為學生提供輔導服務的部門;相較之下,我的大學朋友卻於校內講座中,勇於就精神健康議題侃侃大談。
我衷誠希望終有一天,能夠看到香港社會廣泛接納精神健康問題,減少歧視現象。當然,這必須有賴政府、教育界,以及各機構(如:啟勵)之攜手合作方能促成。精神健康問題很容易被視而不見,但這個複雜問題,確實需要認真處理。
|